自序

浮生若梦三十载,三年还却赤子心

人生的前三十年,我按步就班的一路从上小学上到大学,然后毕业、工作、恋爱、结婚,没什么作为,也没大的挫折。​直到三年前,也就是2020年6月,我与前妻分居,经过几个月的痛苦挣扎,终于谈妥离婚。

在这几个月的反复挣扎与追问之下,得到的答案让我无法接受。这答案将我之前的四年全部否定,恋爱、同居、结婚、买房、婚礼乃至整个生活都成了一个笑话。我感到了人生的割裂,过去的四年断入虚无,未来的幻象化为泡影。所有向上攀爬的努力都崩解成无意义的残渣。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这痛苦又因期房还未交付而格外拉长。

为了从痛苦中走出,我把心思放到玩游戏、看网文、刷剧和搞钱上,结果都无济于事。反倒是偶然接触到艾跃进、王德峰和温铁军三位老师的网课,能让我沉下心去学习。艾跃进老师使我的心思从个人遭遇上移开,给我以更宏大的视野。王德峰老师带我入了哲学的门、马哲的门、心学的门。很多 失眠的夜晚,我听着这位“哲学王子”顿挫的声音沉沉睡去,偶尔无法入睡就听一整夜。温铁军老师让我认识到我的经历不过是无数农村人各种命运之一种。温老的研究解释了我勤俭的父母、邻居和身在农村的亲戚们为什么穷,我进城又背负了哪些代价、回农村又将面临什么困境。

我开始看清工作的背后是意义的一片虚无,公司高喊“客户第一”争抢着金融行业外溢的暴利。我生出离职的念头,对杭州也不再留恋。找不到目标的我想去教书,寻个安稳的角落蹲着。可提出辞职后,我在备考教资的过程中又看到教材的落伍和学校教育的种种问题,最终放弃了当老师的想法。茫然之下,我接受同事的推荐,去了上海一家工作清闲的基金公司。

在上海,我朝九晚五,继续看书、听课和思考。我领会到心学不过是让我聆听内心的声音并按之行动,也认识到到乡建是一条通向理想社会的可能路径。于是,我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我认同乡建,却没有去参与。我有意的回避了它,继续过我悠闲的生活,给自己的理由是欲投无门,不知怎么参与。没机会,没办法,真是一个好借口。

直到上海封城,我被困在出租屋里,刷到一篇春田计划的学员招募推文。虽然我已经超龄,而且申请通过我也出不去,但我还是要到了申请表。于是,我直面了那个问题:如果有更合适的机会,如果现在没有疫情,我就会去吗?放弃月薪几万的轻松工作,放弃悠闲自在的生活,放弃工作十年的技能和经验,去往农村,拿着几百块的生活费,干着辛苦却寻常的事情,从头开始做一个没有基础的新人?答案是不会。然后我就不再学习,不再听南南论坛,不再看书,反正学了也没处用。封闭的两个多月,我看网文、玩游戏、刷剧、吃饭、睡觉,一切似乎回到了从前。

可是,我心里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从来都不是。

封闭结束后,我从浑噩与萎靡中清醒过来,虽然上着班,但已经决心去做乡建。我关注着国仁乡建的发布渠道,静待下一次机会。然后就等到了北京爱故乡的招聘,我很喜欢里面的四坪爱故乡书吧,面试很顺利。我开始提离职、说服家里。虽然过程有些波折,我被派往汉中火烧店;虽然租车的时候我弄丢了笔记本电脑,失去了刚备份的微信记录和一些代码。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我的心情,反而像是一个彻底重新开始的标志。标志着32岁的我抛下过往,开启了另一段人生。

在汉中火烧店,我参与了村歌计划、做了乡村调研,认识了很多村民,结识了很多朋友,见识了很多风景。但除了村歌计划和调研,其它项目开展的并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疫情的原因,我还是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半年后,我决定放弃,申请调到四坪爱故乡书吧。

3月份,我到了四坪。在书吧里,我第一次见到林正碌老师,看了《乡村造梦记》。5月份,我从书吧离职,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整天在村里闲逛。我报名了林老师的公益油画教学,经常呆在画室。受林老师的点拨,我开始做抖音和视频号,接着又开始写歌。剪辑林老师谈话视频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后来我跟着朋友找林老师拿经营空间。拍素材的过程中,我的想法从做长租公寓以便安家,转变为开一间书屋。然后我机缘巧合的接手了偏偏转让的书屋,立即想到了新名字:明心书屋。第二天一早,我醒来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出一本《明心文集》,把我这三年来在痛苦、迷茫和求索之中形成的文字汇在一起,将我的的思想变化与生命经历在一条时间线上呈现出来。

这就是本书的缘起。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