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于杭州

11月10日

关于房产税对于房租的影响

看了知乎上一个哥们儿的分析,很有道理: 1.房租是贴着租客能承受的极限来的(1844年手稿里有关于地租类似的描述,这里讨论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例子,而是抽象的概括的总结) 2.价格不是成本决定的而是供需决定的,很多人忽视这一点。房产税提高空置成本能够增加供给,反而可能导致房租下降。 以下是摘录: 房租的需求是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决定的,不是房东单方面决定的。房东可以涨价,租客可以选择大城市闯不起,回老家。现在房东收那么贵的房租,是贴着租客能承受的极限来的,如果租客能承担更高的房租,那么不需要等待房产税,房东早就涨了。房东并不会嫌弃房租多收一些。 房产税增加的是房东的持有成本,现代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是:价格是供需决定的,不是成本决定的。世界上有的是赔本买卖,每年破产的企业比存活的多。

10月20日

下班回来的路上,淋着冰冷的雨,感受着彻骨的寒。但是于这昏暗的夜色中,我却依稀闻到不知何处传来的幽香,“情疏迹远只留香”,只闻其香,不见其真容...

在这幽香里,我想到了“冷清秋”,越发觉得好,难为作者想得出。

我又想到《秋窗风雨夕》,若黛玉院中栽的不是湘妃竹,而是桂花,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10月18日

突然发现盖的被子不够暖和,才领会到所谓“冬夏两宜”是多么愚蠢……

9月14日

原来天即是人

9月12日

准备睡觉的时候又看了一眼字源网站,脑海里若惊雷闪过,这些扭曲的文字好像曾经见过,依稀几年前似曾相识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又倏忽不见。

我定是早已做过一次研究汉字起源的决定了,只是不知何时遗落在了记忆深处。那就从现在开始吧,每天学一个汉字,重新识字!

武=止戈

止戈为武,言简意赅

9月10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一直以为这是古人的谦虚,最近细细体味,有了不同的理解。

文章是文字组成的,而文字即语言,是文明的载体,即文明之天。文章未出世之前,其已存在于语言之中,待到作者或身临其境或灵光一闪,才偶然得之。

诗词怕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了,李白登黄鹤楼本欲题诗,最后却叹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设身处地想来,恐怕此情此境已被崔颢写尽了,若无其它感触,即使写出诗来亦不过是穿凿附会。简单的说,就是那最贴切的文字已被前人所得,后人就不能再得了。而自唐宋以后几无好诗,除了社会、文化的衰落,恐怕也有诗已将尽的缘故。诗言志,不管是写物、写景还是写事,终究落在情上,有些情恐怕早已被写尽了。比如中秋月圆之时,漂泊在外,心中泛起一屡乡愁,除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能说什么呢?当我寄宿学校之中,第一次在外过元宵节的时候,才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多么的贴切...

文章本天成,我认为语言即是天,即是阿赖耶识,先民的劳动创造了天,古人和今人的劳动拓展了天,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即是天的主体。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掌握了语言,从阿赖耶识中诞生出莫那识,我们才成为文明意义上的人。 而一种文明的毁灭就是语言的失传。

9月8日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资本增殖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产能过剩的威胁一直存在,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生存需求逐渐被满足,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需求饱和。一旦趋于饱和,就会出现产能过剩、资本过剩、大量失业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经济危机就来了(危机中孕育出共产主义)。 资本应对危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带来全新的需求领域。资本主义巨大的贡献就在于此,可惜当下创新的已越来越难,也越来越脱离普罗大众的需要。

  2. 人为制造需求,通过战争等手段摧毁产能,或者通过污染将本来充足的资源(空气、水)变得稀缺,从而给资本创造新的增殖空间。

我不由想到气候危机,对资本来说,气候危机是一件好事情,不仅可以持续的破坏现有的产能(淹没沿海城市、摧毁工厂和产品),又能持续的创造出新的需求,再加上全方位的洗脑和驯化,若无外力介入,也许资本主义可以周而复始,一直存在下去也未可知。西方资本对于环保的态度基本上是借着环保的名义捞钱、限制他国发展,从不干实事的原因也可想而知了。即使气候灾害不是它们有意制造出来的,也是它们有意放纵甚至推波助澜的结果。因此,当我们积极的应对气候危机时,八成还要面临西方故意拖后腿、帮倒忙的局面。

另外,关于精神方面的享受,我认为资本基本上没什么贡献。好的艺术作品需要物质的支撑,但靠砸钱创作不出伟大的作品。当下之中国在文化艺术、精神修养上比唐宋时期还差很多,究其原因,正如曹雪芹先生所言:"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总结起来就是物欲横流遮蔽了精神方面的追求。

8月29日

今日方知我是我

世间万物皆由因缘聚合而成。 当下之我即为因缘聚合的一种状态。因缘聚合时,我降生世间。因缘流转,我长大成人,历世间百态。因缘离散,我撒手人寰。“我”出生前,因缘本已存在,“我”离世后,因缘依然存在。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因缘超脱于生死、时间之外地存在着,生命是其中一种聚合的形态,形态流转不定,于是有业历之说,每个人都有来历,宿愿扎根于心底。 而天地有大德曰生,万物趋向供养出更高等的生命。即使世界毁灭,亦必有新世界孕育而出,到那时因缘又聚合成崭新的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能不能历万劫而不朽呢?恐怕是镜中花水中月吧。即使一世之中修得宿命通,能够了悟前世因果,到下一世,是否还要重新修过?不能跳出轮回,那又何必修得神通呢?乐天而知命,潇洒走一回又有何不可呢? 佛家漏尽通说是能够脱离轮回,那必是要在变化中有一不变才可得。然会者定离,唯一不变的只有因缘变化本身,可见所谓漏尽通无法自圆其说。

7月23日

对事不对人

就事论事

必有事焉

事=生命活动,事发而后有人、物。

我未见花时,花与我同寂;我见花时,花与我俱明。

人的生命活动构成了他的经历,但经历只能说明以前,不等于这个人本身,不能说明以后。

不必纠结何人何物,只管做事。

7月18日

如何做到主一之功无时可间呢?

作止语默皆要省察,事前要省察、事中要省察,事后还要省察,整个人生变成了一个类似PDCA的大循环,未免也太累了... 而最终达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确实令人心向往之。

既如此,作为初学者的我只能谨言慎行,少说闲话少做事,三思而后行,先在一件事上用功,后面发展到在事事上用功,争取最后不需着意用功

7月16日

1

钱塘江边

2

主体性即自由,最根本的自由是能够自由的对待自己的欲望。渴了,有水喝固然好,没水喝,也不惶惶然无所之,亦不饮鸩止渴。

不因躯壳所起的欲念,损伤精神的主体性。

7月13日

人总是习惯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视为两个事物,并对立起来,研究两者关系。

也很容易把一个隐藏的因导致的两个果之间的关系误认为因果关系

———— 2023.5.29

三十而立志,只求做事不违背良知,对做的所有事情都能无愧于心。

6月30日

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 ,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中国的哲学真是微言大义,需要一定的生命阅历和悟性才能领悟。而西方哲学则是尽力的把概念、范畴都用理性逻辑加以阐明,相当于把思考的结果掰开揉碎了给人喂饭,然而对于理性前的存在依旧是难以用理性范畴去阐发的,也需要领悟

中国哲学的弊病在于师古。前人未说清的事情,后人应该去说清;前人说错的事情,后人应该去纠正。可惜,前人被当成圣人,不可怀疑推翻,只能在其框架内阐发新的理解,相当于带着镣铐跳舞。

儒家只求心安,崇尚舍生取义,一旦遇到末世,君子全舍身了,活下来的全是苟且偷生,儒家真正的道统不断才怪。历史任由胜利者书写,那些高贵的牺牲就被抹掉乃至污名化了。因此,必须有人忍辱偷生,所以去留肝胆两昆仑

———— 2023.5.29

6月29日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

晚上读到这句,突然认识到最近的心态出了问题,总是“愿乎其外”,规划着种种未来,比如找个甲方公司混日子,或者当个老师,甚至攒够钱回老家办个幼儿园,或者干脆退休。然而这种种打算,当下的时机都不成熟。理智上明白,至少还要老老实实再上半年班,但心态已经变了,几乎没法再一心投入到工作中。

既然决心学做君子,那就素其位而行,在其位谋其政,起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6月27日

专业的细分造成头脑的狭隘;

历史本来就是后人对过去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 葛剑雄

在这个基本事实之上,看历史要有思辨的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

6月23日

科学建立的基础是经验,经验来源于感官材料+范畴,范畴来源于语言,而语言来源于生命实践。生命实践带来了时间、空间、因果等基础范畴。 时间:瞬、息、昼夜交替、四季更迭 空间:触摸、抓取 因果:采摘、推倒、敲碎、煮熟(及物动词)

公理不证自明,来源于我们与事物打交道的实践活动的抽象,思维层面的展开。

6月14日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今天终于理解了这三句话。

看了《哲学导论》中休谟问题和康德的解答,发现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哲学是相通的。经验之所以成为经验,因为心已作出判断。若无心之判断,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片混沌,是心区分了色彩,分辨了事物。若心中无圆之理(圆的概念),我们就不会“看”到任何圆形的东西;若无人之理(人的概念),我们就“看”不到任何“人”,只以为是直立行走之动物(这也是心作出的判断)。这一过程即是心造事物(认知、概念上),而非心造物质。

逻辑上经验成立的前提是心的参与,经验则是实践科学存在的基础。

心参与的前提是概念的出现,即名可名,语言在其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6月13日

当所有可能的答案都被排除的时候,说明问题本身有问题,即问题的前提不成立。而哲学的进步即是问题提法的改变,一步步深入的追问。

6月10日

文明发展到现在,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食不果腹,居无住所呢?是物质还不够丰富吗?显然不是,分配不均罢了。有些人要做人上人,若所有人都衣食无忧,有尊严的活着,谁来为他们为奴为婢呢?

因此,它们倒掉卖不出去的牛奶,用粮食造汽油,污染水源,控制饮用水,制造生存资源的短缺,以打碎穷人的尊严,然后加以洗脑,以经济的手段达到奴役的效果。

资本主义的终极形态就是脱实入虚,金融资本横行天下,而世界已到了交叉口,是飞升社会主义还是堕入奴隶制的深渊,全赖于我们是否能够觉醒

6月4日

架构之道无它,唯权衡取舍四字而已

5月31日

衰老始于心,当一个人越来越懒得主动寻求变化,甚至对外界变化都懒得回应时,他就真的开始变老了。———— 摘自《企业生命周期》

7月18日

耳濡“食色,性也”这句话久矣,先后有两种理解。

一是:吃饭、色欲是人的本性,比较庸俗,换个说法就是维持生存和基因延续是人的本能。二是:喜爱美食和美色是人的天性。

后来深究了下这句话的出处,发现出自《孟子·告子》,是告子与孟子辩论时说的,原话是: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而孟子主要驳斥的是“仁内义外”的论点,结合《大学》里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可见人性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性善论的常用例子,然孟子四善端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却并未提及。另外,美的标准常常因人、地域、时代而异,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生命阶段亦有区别,何以称之为“性”呢?此处存疑,留待以后吧。

回头再看我的第一种理解,错在“人”字,果腹和交配不过是动物本能,人是兼具动物性和人性精神的存在,动物性并非决定性因素,其精神足以超脱动物本能,不食周粟饿死者有之,坐怀不乱者有之,若精神屈从于动物本能,则人与禽兽何异?

5月19日

分居一年,终于领了证,应了一年前写的“问心无愧脱彷徨,孑然一身又何妨”。 虽然早就想明白了,尘埃落定之后,还是有点恍惚和茫然,不自觉地叹起气来...

恋爱到婚姻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恋爱中的不对等延续到婚姻中就是悲剧的开始…

一段缘误作一生情,再回首时枉叹息

5月11日

迷茫与虚无中,我陷入了自我怀疑:为什么要工作?这份工作与我的生命感情毫无关系,我并非出于情感的需要而工作。想来想去,很简单:为了生存。那为什么是这份工作而不是其它工作呢?皆有因缘注定。各方面都是合适的,包括薪酬、职位、工作强度、个人发展等等。

4月28日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真是简单朴实的道理,越是懒看书越要看书,越是不想做事越要好好做事,才能克服懒癌。

对症下药,莫有不中

4月23日

人与人之间越冷漠,人与动物之间反而越多温情。

归根结底人是社会性的,需要情感的浇灌和寄托。

然而若因对人的失望将情感寄托于动物上,结果注定是可悲的。

失望中也应保有希望

4月9日

什么是刚需?

事关生命权和发展权的才是刚需。

生命:食物、水、医疗

发展:教育

城里的房子为什么贵?还不是因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和教育

钱似乎成了衡量大部分事物的标准。

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都被曲解。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有些人眼里也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赔偿金。

然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以金钱来衡量事物,必然是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 以价格来表示价值呢,在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的。然后价值并发固定不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当一件事物同时具备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价格规律就失效了。 作为一个人,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在某个领域具备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时,你的需求自然会被满足。

以心眼观万物,以自我为中心,在能力范围内,喜欢啥就买啥。能力不足时,为最大化满足自己的需求,稍一权衡必然抛弃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当能力足够时,那就随心所欲了。

4月7日

越缺乏什么,就越在意什么

越富有什么,就越忽视什么

越在意,就越发放大这种缺乏对自身的影响,引发自卑的情绪

越忽视,就越难发现自己的优势,难以估量自身潜在的能量,难以真正的自信

自信是基于对自身的认知,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绝不盲目,认识到自己的独特,绝不妄自菲薄。

人民日报评论员

“同一个问题,有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人几天也没有一点思路。有时候,成功迟迟不来,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要更新。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换一种思维,天地可能更开阔。新的一天,早安。” ——《人民日报》

没说到点子上,最关键的是怎么更新思维方式、怎么摆脱无意识惯性。既是无意识,那大部分时候都察觉不到自身意识上的问题。唯有刻意的去反省,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导致自己做出该行为的念头、想法,再反省该念头产生的原因。如此三省吾身、逐层深入,方能革除不良行为,纠正思维惯性,才能日日新,又日新,在认知层次不断成长。

4月6日

在回杭的路上,回了钉钉上的一些消息,接了几个电话,然后小睡一会儿。待到要下高铁时,感到情绪有些焦躁,略带紧张,步伐也失去了闲适放松的节奏。

原来工作已经如此深刻、自然、轻易的左右我下意识的情绪和心态了

曾忆少年游,蓦然回首,鬓已星星也

4月5日

跟爸妈聊天(主要是我在吹)聊得口干舌燥,仍意犹未尽,舒坦,生活上的各种想法、未来的打算、对一些事的看法都可以毫无顾忌的畅谈,恐怕没有更合适的人了

翻了翻家里的老照片,无意间找回了往昔的一些记忆。当年还是一懵懂少年,无忧无虑,天真无邪,与班上同学打成一片,还多了几个姐姐妹妹,升学后虽各奔东西,却音书不绝。

后来学校私藏信件,才渐渐断了联络。 再后来,忙于课业,沉迷游戏、小说,恢复联系时,与朋友早已疏远了。

惜哉,后再未有能谈诗论歌的朋友!

4月4日

时虽安好,忘战必危

人民安居乐业的土地上,悠久的岁月中,埋葬了多少英雄烈士。多少牺牲和奉献才换来当下的岁月静好,这些牺牲不应该被遗忘,像那个碑一样藏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4月2日

改造思想何其难也,自由民主观念横行于世,充斥这虚伪的谎言。

何不食肉糜? 饥荒了就吃肉嘛,毕竟大家都有吃肉的自由。

每个人都有环球旅游、遨游太空的自由,你倒是去啊。

民主呢?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西方普选只不过是个笑话,穷人玩不了的游戏。 当今世界最缺乏的是平等,极端的不平等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争端。若有一日天下大同,则纷争自然消弭。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消灭私有制

3月23日

主观与主观之间如何达成共识呢?以计算机科学的角度,两台服务器就是主从。2n+1台服务器之间就是Paxos算法选举,少数服从多数。所谓双主、主备、读写分离不过是主从的变种,所谓ZAB、RAST、2阶段、3阶段也不过是Paxos的变种或阉割版。夫妻是典型的二元关系,最和谐的相处就是主从,以信任为基础确立一方掌握共同生活的某方面的主导权,若无重大分歧,另一方无条件支持,免得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扯皮。古代女主内、男主外,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就很好。如果女人能力强,能主外,在现下的社会也无不可。而生活中出现重大分歧,则需要理性+感性充分沟通,互相理解,还达不成共识,就会变成一颗雷,雷多了早晚会炸。

3月23日

审大小而图之 酌缓急而布之 衡彼己而施之

最累人的还是情绪上的大幅变化,保持稍微放松的心态应对纷至沓来的任务,猝不及防的变化,切忌急迫焦虑,即使事情山呼海啸一样压过来,最终也会一件件解决处理掉,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更要调查清楚理顺思路再动手,否则只会错上加错

3月17日

面了一个清华硕士,在一国企呆了快20年,出来后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做技术副总监,几个月后来面高级开发。背景音是小女孩的吵吵闹闹,他说程序员加班很正常,可以接受996。

3月14日

1

烦恼是产生智慧的根源。有大烦恼才有大智慧。 人之大事莫过于生死 死亡催生的人的种种思考,应该如何面对死亡是哲学的一个课题。 生存问题包罗万象。

本质上还是生命的问题,生命的起点、过程和终点

2

跟妈通完视频,聊了20多分钟,感觉特别的幸福。了悟要行孝道的道理时,父母尚在,还健健康康,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真是幸事。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这么爱我,孝顺就这么简单,勤联系,多聊天,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知道我也爱他们。这么简单的事,以前却一直疏忽,真是太蠢了。

以前不喜欢跟家里打电话,因为我爸基本不给我打,每次打电话都嘱咐为“吃好、喝好、玩好”,吃喝是注意饮食,玩好是搞好学习、工作和娱乐休闲,爸的期许都在这3个好里面了。我妈大约一个月给我打一次,我每次都觉着没什么东西好聊,不在父母身边,总是报喜不报忧,喜却不常有,忧常有,因此常遮掩。我妈总是唠叨穿衣、吃饭、睡觉这3件事,我以前特不耐烦,久了之后跟家里打电话的频率就从一周一次变成了一个月左右一次。而这个频率形成于大学,我的生活费每月大概500,用完再找家里要,可是每次我妈都是在我用完之前打电话,生怕我钱不够用,饿死在外面。现在想来,真是悲喜交集,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哪有那么蠢~~~

但是现在转变了,跟爸妈都能够深聊了,不再用掩饰什么,反而特别自然、自在,仿佛本该如此,而实际就是本该如此。世上还有谁能比爸妈更懂我呢?除了我自己和未来可能有可能无的灵魂伴侣,就没有了。跟他们交谈,就是应该是最自在最交心的。 而且,只要我保持乐观和豁达,不被困难所击倒,即便是离婚这种大坏事,我也把我妈安慰的很好,不至于整日茶饭不思。那么今后种种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又有什么必要隐瞒呢? 爸妈的人生经历比我丰富的多,虽然时代变化了一些,但是也是宝贵的经历,他们不畏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朴实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值得我学习和发扬,也理应由我继承和发扬。

3

吃饭、行走、方便的时候不要假读书,应该抽不被打扰的时间读,起码半小时。 做这些无需意识过多参与的动作时,留点空隙给思考。想啥都行。也可以刷刷新闻之类,总之是不要读书了,浪费时间精力造成很努力的假象,毫无意义。

4

规则难定,在于违规的惩罚,过松则违规成本过低,行为屡禁不止。过严,惩罚力度力度过大,可能产生诱导他人违规以牟利的现象

5

上下四方曰宇,过去未来曰宙。宇宙之中,我是如此的小。天地之间,心却无限的大。心外无事,人对万事万物的认知超不出心外。人如果认知到三维之外,心就超出了原有的“宇宙”,因为宇是空间,宙是时间。(时间是否存在?)

认知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心不断扩张,就如蛙离井底,人出地球。说扩张其实不对,认知并无大小之分,应该是修正认知偏差。审视念头,纠正错误认知,使之更客观。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认知不断修正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盘古开天、诸神创世到宇宙大爆炸。 道并不真实存在,存在的只是认知的不断完善。悟道、得道才有道,别人讲的道只是虚幻的,领悟了才变成我的实际的道。所谓客观规律、真理也不过是前人的总结或参悟的道理,可以借鉴、学习,不可奉为圭臬

3月13日

静心经

莫叹天之情好,不畏日之灼淘 步轻轻欲何往,踏人间之正道 炎光无遮,片云飘飘 将休将休,前林茂茂 休矣休矣,阴阴翳道 解衣而松怀,迎风之西东 有清风以盈袖,落星花于怀中 愿坐休于树下,瞰天鹤之飞冲 踏人间之正道,念到这一句,每次都想起《英雄志》里面卢云的岳父屈死狱中,血书“正道”二字。 什么是正道,什么是人间之正道,按心外无事的说法,正道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等待我们去践行它,与君共勉

3月8日

知止而后有定

缘起性空

一切有为法,皆为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任何事物都有终点,nothing forever,比如生命、情感、事业,要做的就是当终点来临时没有悔恨。

生命结束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父母老去时不因未能尽孝而忏悔。

感情消逝了也不后悔曾经在一起。 不要留下太多遗憾,就足够了。

缘起时,珍惜,缘灭了,珍重

2月29日

烦恼

烦恼多是自找的,主要通过两种手段: 1. 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租房子还想两全其美,考虑下半年公司搬迁后的情况。两边都顾,结果都顾不全。 2. 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入新问题,看个房子性价比不错就是公共卫生很差,应该直接Pass,而不是为了省点钱搬进去后花大量精力去改善,引入一个更复杂甚至可能更严重的问题。 立足当前,为当下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避免引入新问题,避免过度设计超前考虑不确定的新问题。

1月24日

突然琢磨了一下“杀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发现很重要的两点没说。

第一,必须从里面学到点什么,才能更强大,不吸取教训,下次还是踩同样的坑,屁用没有。学到的多少决定强大的速度,最好能彻底想明白,认识本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就是要提高抵抗力,别一个流感、一次失恋、一次被离职就死了,死不一定是真死,心死也是死,被打击崩溃与死何异。另外提高恢复力可以保持较高的抵抗力,免得被接二连三的打击打倒。就这些吧,洗脑的口号多想想前提,别真的被洗脑了。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