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于上海

8月6日

第一次磨墨,磨了好一会儿,字还是越写越淡。远不如墨水好用。 与其说是磨墨,不如说是磨自己的性子。就像我写毛笔字,更多的只是让手有点事做,让心空出来随便想点事情

7月14日

当我们把工作视为单纯的谋生手段时,在这种语境之中,一切向上的努力都被消解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过代表对物质的更大欲望,而得过且过混日子也成了一种无可指摘的生存方式。

但是人不应该仅仅只是活着,还应该有生活。而这个生活不应该把工作摒除在外,因为工作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工作或者说劳动,除了谋生存的意义之外,更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据。

人在劳动中创造,在劳动中运用并发展自己的体力、智力等一切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人塑造了自身、社会、历史或者说文明。

7月11日

微信很少用了,在上面打字的时候,经常感到文字的苍白。想表达的东西在变成文字的一瞬间蒸发了,所有帮助表达的语气、表情、动作统统消失了。说话的情境也就不得而知了。至于这话是正着说还是反着说,对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也就成了谜。

高明的诗人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于以寥寥几行文字将人引入某种情境,令人体会他们的情感。而我等俗人词不达意,不妨有话直说,免得横生枝节

4月5日

时间是变化的尺度,而心是万物的尺度

3月26日

雨歇风狂花独立,乘云破雾日东来

3月19日

行于轻寒微雨中,乍见一丛花满树

3月16日

竟能如此相像

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在这背后是那些犹太金融资本家的世代相传,开枝散叶。核心从英格兰银行变成了美联储,从还受国家管制,变成了管制国家。

《资本论第三卷》

2月19日

我理解止于至善,即心学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行任何事都不违本心。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本心,不被他人、外物、躯壳起的种种意念所遮蔽。 人生的意义就是彻底地顺着自己真实的心意好好地活。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顺心如意地、心安理得地、幸福地存在。

2月1日

一种技术,只要它的目的不是充当手段,而是充当最终目的,那么它的要求就是无限的,因为它总想更加接近这个目的;而那种只是追求达到目的的手段的技术,就不是无限的,因为目的本身已给这种技术规定了界限。 ———— 亚里士多德

技术翻译为事物可能更合适。

感想:

  1. 如果目的本身是无限的(没有界限),则永不可能达到,比如财富、权力、长生。通俗的说,目标必须是可衡量、清晰的,有时间、空间、量等各方面的界限的。

  2. 对知识的追求如果作为目的本身,就是“以有涯随无涯则殆矣”。类似的,对财富、权力的追求也如此,毕竟吾生也有涯。所以知止而后有定,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完善人生,满足身心的需求。心的需求又包含了身的需求,至善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活着。

  3. 任何理念、技术甚至事物的目的都是使人更好的生活,如果偏离了这个终旨,把它作为目的本身,那就是一种异化和扭曲。它们只有对于社会生活的相对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比如说劳动、女权、自由、民主、人工智能、机械化、现代化、环保等等都是如此。

1月15日

发出的每一条消息在未得回应之前,都变成一丝牵挂萦绕于心。就像投入的每一分感情都在等待回应一样。 类似的,很多未完结的事情都变成牵挂放在心上,心就被束缚住了,即为尘虑盈心。于是烦恼丛生,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那要怎么办呢?

  1. 以不了了之,在心中放下

  2. 必须要现在做的,就抓紧去做

  3. 现在不能了的,安排好计划,设个定时提醒,现阶段就算了结了

做了任何事都当下了结,后面不再牵念。以后就只处理当下发生的事,随遇而安,不为往事烦恼

1月3日

慢食、慢生活,而非急功近利的把自己的生命变成钱

1月2日

心與道一也。眾人之行即為道,眾人以心行道,吾以心悟道。 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并行不悖

地理是研究歷史的鑰匙 地理是歷史發生的空間載體,也是歷史記录的載體。 江山留勝迹,我輩復登臨。 跨越時間,見過去種種因果累積,過往坍縮成現在,凝聚成你我所見所聞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