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
单纯
选择单纯,就是放下猜忌 纯净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个心灵自由、时间自由的人 我不在意别人骗我的感情和时间 因为不会对我造成真正的伤害 除非被骗钱
我允许自己被欺骗,为的是不用费心提防骗子 —— 尼采
读书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对话, 跨越时空的区隔, 倾听作者的所思所想, 感受他们的悲喜、困惑与挣扎 分享他们的坚持、豁达与释然
直接与那些高贵的灵魂对话, 感悟他们伟大的思想
当那些文字给我以触动 在内心或笔下,我也给他们以回应
这是无声的交谈 而我占有完全的主动 与谁交谈、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皆在于我
他们当然不一定对 也很难不过时, 经常不够准确、全面, 甚至可能有意骗我 但信或不信, 皆在于我
剖决狐疑,见性不二
怀疑自己的判断、决定,调查、审视,适当调整
却不动摇本心
越是破怀疑,越是心志坚; 越是破烦恼,越是智慧明
世界会更好吗?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不敢地做出改变,希望也只是奢望
透过温铁军的成本转嫁论,我看到的是一种制度化的单向剥夺,通过将成本向更弱势的群体和大自然层层转嫁,将利益向上逐级聚拢。 这就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那么与之相对的“天道”又在哪里?
我想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当我们被强制加班的时候,能做出什么好东西呢? 当我们竭尽所能对生产者压价的时候,难道还能指望从他们手里得到安全放心的产品吗? 当我们对他人恶语相向、阴谋算计的时候,还指望自己被世界温柔相待?
当我们向土地倾泻化肥、农药、污水和垃圾的时候,不会以为土地上还能长出无毒无害的食物吧?
我们初中就学过的生物富集作用,那些大自然无法消解的工业物质,难道不是一天天、每时每刻都往我们身上汇聚吗? 那些消失的物种、频发的山火、反常的气候难道不足以使我们警醒吗?
在这天地之中,不会有人觉得自己逃得掉吧?即使某些人真的拿到2012的船票,或者登上逃往火星的飞船,之后呢,难道跳得出这种轮回?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在这物质、信息交换越来越快的当下,现世报来得只会越来越快。
去行动吧,花些时间把生活中易耗品换成环境友好的品类; 去行动吧,承担起作为消费者的责任,与负责任的生产者共担风险,给他们以支援; 去行动吧,善待他人,更要善待自己; 去行动吧,给自己放个假,做你心中一直想做的那些事。
直觉与本质直观
理性的成就是无比辉煌的,它的伟大成果——西方科学,推动了人类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着,这里当然少不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
然而我们对于理性似乎过于依赖了,以至于忽略人的另一项伟大的能力——直觉。直觉告诉我们的东西可以远远早于理性,早于科学。就像尼采认为的那样,“人在事物中找出的东西,无非是他自己塞入的东西—— 找出,就叫科学;塞入,就叫艺术、宗教、爱、骄傲....”。也就是说,科学不过是把人已经领悟到的东西用理性的逻辑加以阐发。科学的阐发当然有及其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科学之前的东西,还有那些也许永远无法用科学阐发或证伪的东西。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的办法,就源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方剂改进的角度,青蒿素有着很大意义。然而,在认知的层面上,无非是解释了为什么直接吃青蒿不行,非要泡水才能治疟疾的问题。答案是:泡水可以泡出能够对抗疟疾的物质(被命名为青蒿素)。而这个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在科学发现青蒿素10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掌握了应对疟疾的办法。我认为,我们应当尊重那些科学尚无法证明或证伪的东西,对自己不够了解的东西保持敬畏。
资本主义的出现某种程度来讲是一种偶然,甚至是一种失败
历史课本中所谓的“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没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生的必要条件
一部分足够富有的人,不断追求更多的货币财富。(小富不能安,无法完成阶级跃升,成为地主)
大批人被剥夺到一无所有,成为无产者
“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启蒙,个人的自由——>独立、孤立
谈四川生育登记取消婚姻限制
看似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刺激生育,实质上是并没有降低普通人的生育成本,反而使既得利益者更容易利用金钱、地位上的优势,突破婚姻限制,占有更多年轻女性,生更多的孩子,必然进一步恶化普通人结婚生育的困境,也必然让更多女性沦落到依附地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鼓励”女性非婚生子,表面上似乎可以刺激生育、让女性更加独立的政策,最终的结果却必然走向它的反面。
从公平性角度,非婚生子甚至具有制度优势。比如有犯罪记录的人,子女政审方面会受影响,而非婚生子则可以规避其父的负面影响。那些通过违法犯罪起家的人,就可以逃避一部分应得的惩罚,甚至可以堂而皇之的打入政府内部。这条政策对现行法律的冲击还有很多,比如重婚、继承权等问题。
另外,现在年轻人普遍的单身和不生育问题,根本的原因是生活成本过高,压力过大,或者简单的讲,人们被盘剥的太厉害,大部分年轻人的收入不足以维系体面的生活。教育、医疗和住房三座大山压得几代人不堪重负,多少年了,变过吗?不从这上面减轻人们的负担,放开二胎、三胎根本无济于事,发钱都没用。
怎么发财?
财富的来源
劳动成果(包括所谓的“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等等))
财富积累的“一般”路径
劳动
人少:积累慢,抗风险能力低
人多:公共财富,所有权问题
继承(积累)
家庭积累:子孙分家不断分薄积累
公共财富:继承权问题
怎么发财?
所谓财富,当前是以货币价格计量,价格由交易价值决定并由供需关系决定。而交易价值即商品必须的一般社会劳动时间,也就是社会生产这件商品平均需要多长时间(所有过程的总和)。我创造的财富量=我的劳动时间我的平均劳动效率。人的寿命相近,除非我的劳动效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效率1万倍,我创造的财富才有可能是别人的一万倍,而且必须有足够的劳动时间。所以,要想发大财,要想暴富,靠自己劳动是不现实的,必须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
怎么占有呢?
钱生钱,钱越多,生的越快(金融)
利滚利,指数增长
借别人的钱,生自己的钱(融资)
投资/放贷
自己创业
做最赚钱的行业(金融、IT互联网、房地产)?这些行业为啥赚钱?超额占有其它行业的收益
巧立名目占有公共财富(MBO国企改制经理人收购)
偷、抢、骗(广义上就这3种)
想明白这些,我绝了发财的念想。咎莫大于欲得,我过量占有的必定是他人失去的,包括财富、空间甚至时间。“占有”本身是一种排他性的概念,是对他者的侵犯。
“占有”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所有关系就是相互的,占有物的实体,对占有着本身也是一种负担。而金融资本家唯一要占有的只有钱,只有货币,所以活得最轻松。但是货币本身是人造物,当金融资本家占有的“货币”(对应的东西)不再是货币,那么他就直接破产。就像旧时代的地主,土地的所有权不过是一张地契,王朝更迭一般都会均田免赋,原来的地契就不再有效。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