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2023-02-22 于博客
翟东升的《货币、权力与人》里面提到生育率与女性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我忍不住想,难道只能通过限制甚至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权利来挽救生育率吗?
昨天我刷视频的时候,突然想到,受教育受的是什么样教育呢?受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改造后的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把人从家庭、民族中拖出来,孤立成一个个“自由”的利己的个人,一方面把资本不断制造出来的劳动力过剩归罪于人口的生育,把人口视为负担。马尔萨斯人口论大行其道,资产阶级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却满怀人口增长粮食不足资源耗尽的担忧。于是,他们发明出优生学,辅以各种各样的避孕措施,女性迎来了性解放,为了纵欲和享乐,怀孕成为需要尽量避免的代价。在这种教育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被异化地就越彻底,生育的意愿也就越低。
不仅如此,当下的教育本身成了产业,不仅脱离生产,不断延长的学制也严重耽误了学生的青春,很多人二三十岁才毕业。毕业前又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即使有感情,也很少会结婚,更别提考虑生育了。
除此之外,生育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以理性的角度是极不划算的,意味着高昂的养育开销和时间成本。在高教育人群之中,生育成为昂贵的奢侈品。那为什么还要生育呢?我认为,生育是基本的人权,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意味着他难以理解和体会一种最宝贵、最高尚、最无私的生命情感,也无法理解是什么支撑着那些明明不堪重负却还在负重前行的人,他们身上伟力从何而来。他也许知道那是父爱、母爱,却不曾真正的拥有。这是无法弥补的缺憾。
而要想解决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必须改造我们的教育。
首先,我们要清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流毒。
人是财富的源泉,而非社会的负担。人的生产和消费推动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生育不仅是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贡献,也是自身生命情感圆满的必要途径。
其次,必须从制度层面保障公民生育的权利。
提供孕妇生产、育儿的医疗和基本生活保障
公立托儿所
生育假强制企业保留岗位,并适当补贴企业
在教育制度上
缩短学制,并要求企业降低就业门槛,企业可根据高考成绩录取高中毕业生。(很多企业的培训比大学做得好,要求重点大学毕业只不过想招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同时保证学生劳有所得。
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沉重负担是生育率下降的客观条件,而主观条件则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男女认为生孩子划不来,需要付出很多却没什么收获,我认为这是更根本的原因。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