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感悟以及我的人生重构计划
2023-01-12 博客
上半段 —— 躺平与生命焦虑
做着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朝九晚五的工作,逐渐倦怠和厌烦,感到难以融入。但为了工资还是不得不在虚与委蛇中将时光虚掷,由此我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空耗。
回头看去,这就是躺平状态下对于生命的焦虑,或者说对于“存在”本身的焦虑。而在上海没有牵挂、如浮萍一般的我,终于无法忍受这种焦虑,在乡建的号召下选择了出走。
下半段 —— 生存焦虑
我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了北京爱故乡,在一个陕西的小镇上驻点,协助开展与政府的合作项目。然而,当脱离了城市的工作体系,我又成了百无一用的“书生”,文创设计、活动策划、文案宣传等啥都不会,更别提对乡村的普遍困境有所帮助了。而“存在”问题无法解决的同时,我又不得不面对新的生存问题,剥离了城市职业体系的我,如何在农村生存?由此引发了我对生存的思考。
生存是生老病死的过程,生对应着当下的生活,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基本需求解决之后,人又开始忧虑着将来的“老”、“病”、“死”。
未来计划 —— 我的人生重构
就业领工资无疑是解决生存问题最容易的一种方式,代价则是长期出卖自己的时间。 而短暂跳出职业体系的我,已经不想再回去。于是,在追求理想之前,我需要重构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安身立命的问题。
本着做减法的原则,在农村,可以缩减“住”的开支。在四季温暖的地方,可以缩减衣物和冬季取暖的开支。而“行”是一种可伸缩的需要,只有食物是必需经常消耗的,所以最好是亲身耕作。立足于土地,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以生态种养殖的方法,实现自给自足。瓜果蔬菜、鸡鸭鹅鱼、猪牛羊,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养蜂。 住的方面,最好会一些建筑手艺,不说从头建房,至少装修改造可以自己来。
对于必然到来的“老”和“死”,有个孩子最好,没有的话,也只好随缘。 “病”是无法逃避的,住在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至少要能够应对一些常见病。从这个思路出发,似乎可以走赤脚医生的路子。
借助以前的积累,找一处安身立命之地,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使心灵摆脱生存焦虑,才算恢复“自由身”。而以自由之身心去追逐理想,我才有底气不计较付出与回报,才能毫不为己。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