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困境以及我们的出路

《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让我想起2020年的一篇旧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于是有了这篇迟来的思考。

代价是什么?

外卖让生活更加方便,但代价是什么?至少有以下几点:

  1. 外卖员的生命

  2. 更危险的城市交通环境

  3. 更频繁的社会冲突:外卖员与商家之间、与顾客之间、与保安之间....

外卖平台在利益驱动下不断的压缩送达时间、压低外卖员的每单收入,背后的代价是整个社会在承载。

外卖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中介和调度平台,但它们凭借其优势地位和制度设计,攫取了外卖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而将代价转嫁给了整个社会。

作为一个调度平台,当调度出现问题的时候,平台却不承担责任,而是将问题甩给商家或外卖员。

比如:外卖平台给顾客显示的预计送达时间是算法估算出的最快送达时间,拉高了顾客的预期。当外卖员无法“及时”送达的时候,顾客因为其心理落差而投诉,外卖员被罚钱。然后钱进了外卖公司的腰包,外卖员和顾客矛盾激化。

外卖员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劳动法哪去了呢?

外卖平台早就通过劳务外包的设计,突破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让外卖员进行高危高强度的工作,收入却被尽可能地压缩。

它们有优秀的律师和高明的制度设计,在法律的框架内肆意的压榨劳动者,但这样合理吗?继续思考下去,我发现这不是法律能解决的问题。

抛开雇佣的形式,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决定的。

而这几年劳动力供不应求,才是外卖员处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AI智能时代浪潮下失业问题如何解决?

这些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似乎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

但我认为AI时代的到来才是主因,并且未来5~10年就业形势都不会好。

根据西方科学家的预测,AI时代将导致98%的人口失业。

有些人说科技进步在消灭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岗位,这其实是扯淡。

AI消灭一万个岗位,能创造100个新岗位就不错了。

智能AI作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其淘汰就业岗位的数量和速度也是空前的。

还没等到社会孕育出足够的新岗位,就业市场就人满为患了。

而继续用以往的投资拉动,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因为以前1000万的投资可能带来1000人的就业,现在可能只有100人,以后可能只有10人。

边际收益递减是因为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趋向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

目前我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失业者发低保。

长期的持续性的低保,满足失业者的基本生存保障,使一部分低消费人群不急于就业,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平衡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增强劳动者的谈判地位。

另一方面,低保也能刺激消费,因为生存有了保障,会大大降低存款的必要性。 同时,这也是适应智能时代的一种社会实践探索。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再研究,比如什么条件可以领低保、低保每月发多少钱、支出是通过发国债还是通过税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给年轻人发钱的理论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但是相对比较激进。如果能够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推进,那将是极好的。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