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养老问题
《现行养老制度正在制造社会悲剧》 写于两年前,主要是发发牢骚,带了些情绪,当时也发不出来。前些天我重拾公众号,把旧文删了一句,没想到竟发出来了,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看、这么多人评论。
这两天各种各样的评论我都看了,赞同的多,骂的人也不少,还有一些值得回应的批评和建议,所以写这篇更客观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回应批评
有人说我在制造社会矛盾,实在是太高看我了,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现象说出来,并无能力制造它们。当今社会的贫富分化、城乡间的巨大鸿沟以及城市里老年人朝气蓬勃、年轻人暮气沉沉的怪现状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还有人说养老金是多交多得,交的少和没交的都不该抱怨。但实际上养老制度双轨制和制度外的农民之中,只有企业职工是多交多得。
三类群体养老金对比(2023年,来源Deepseek)**
群体
全国平均水平(元/月)
典型地区差异
主要差距来源
企业职工
3000
一线城市:4500-6000
缴费基数、社平工资、企业年金覆盖率
事业单位人员
5000-8000
发达地区:8000-12000
职业年金补充、历史待遇惯性
农民(城乡居民)
100-500
上海:1300;中西部农村:150
财政补贴力度、个人缴费能力
从Deepseek上了解到的情况是,企业职工退休金中等;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退休金相当于70%~90%的工资,是多交多得吗?
而农民长期被限制在农业上,出义务工、承受工农剪刀差和三提五统的剥夺,后来进城打工,又没有工人的正常待遇,是不想交社保吗?最开始的制度设计中压根没有农民的位置,找谁交呢?如今粮价长期维持在农民赚不到钱也饿不死的水平,又哪来钱交呢?
还有人比较极端,我也不认同。因为2014年双轨制并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出台虽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毕竟是一个进步。后续的脱贫攻坚也改善了很多农村老人的生活。我看到上面在左转,只是面临的形势过于复杂,既有外部的贸易战、新冠病毒战、边境摩擦和其它地区的热战,又有内部既得利益集团的百般阻挠,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刀尖向内阻力很大,但毕竟在向前走。
所以我还怀有期待,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另外我也不仇视公务员群体,我只是仇视那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官老爷们。实际上现在的基层公务员虽然是从千军万马中优中选优,但大部分收入不高,工作还很辛苦。
归根结底,我要说的只是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公平,2014年的并轨没有解决问题,所以这个制度还要改变。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失业问题的加剧,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制度也不得不变。 然后也有读者评论2023年又一次深化并轨,我查了一下,确实比2014年深入一些,但是没解决农民老无所依的问题,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
建言献策
最后就是有些朋友批评我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这个我只能接受,因为两年前的我确实给不出解决方案。
好在前天我有了一个粗略的构想,就是全民基本生活保障,虽然实现难度很大,但还是有可行性的。简单讲就是给未就业的年轻人、失去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老年人等无收入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具体实现要抓两头,第一是核算开支,同时设法降低人民基本生活的成本,有廉租房、公办免费教育和公办免费医疗三板斧。第二是筹措资金,主要有税政改革和增发国债两条路,可以参考卢麒元和翟东升的理论。大方向是这样,想实施还要靠谱的数据测算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当然最难的还是克服内外各行业利益集团的阻挠,这里就不展开了。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