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阳明心学》是很基础的东西?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本不需要刻意去学。 因为心学的主要主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的东西。
致良知不过是听自己的心里话
致良知,就是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并按心的指示去做。 简单的说,就是要听自己的心里话。 既要听见,又要听话的老老实实的去做。
首先要能听见,有些人的心声已经被压抑的太久了,久到他自己几乎听不见,甚至忘了自己还有心声。 有些人能倒是听见,可是其它的声音太大了、太多了,他们没有用心分辨,就昏头昏脑地跟着其它声音走了。
我们心里明明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该做什么,却总是顾虑这顾虑那,思前想后,最后放弃自己的坚持,委屈自己的心意,心不甘情不愿的盲从,结果自然也并不怎么样,最多只不过是凑合。回想起来,总是后悔自己没能坚持。
我们心里明明知道应该自己做主,却还是习惯性的听父母、朋友、老师的规劝,甚至陌生人的闲话也能让你瞻前顾后,美其名曰:听人劝吃饱饭。省省吧,现在不听劝的人也饿不死!
还有,听别人建议前,先看看他们站在哪里说话!!!是你这里,还是他们自己那里。
知行合一就是要大胆尝试,允许自己犯错误
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有限性。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神,每个人最开始都只是一粒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出来,水土、光照、风速全都不一样。
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过往的经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失效。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只是我们的参考,而不是我们的信条。 我们应该大胆地尝试,只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失败,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失败过。
就像我们要吃美食,所有的评价、推荐都只是参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吃,食物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好不好吃。
但这也是一次冒险,甚至一场豪赌,我们完全可能失败,不仅白花了钱,还倒了胃口,甚至中毒或者噎死。但没有人会因噎废食,却偏偏有那么多人怕做错而不敢做事,哪怕他想做那件事的心已经急得抓耳挠腮,他还是驻足不前。于是他成了圣人,永不犯错的圣人,什么都不做,自然永远不会错。
但我们不要做圣人,我们就要大胆尝试,允许自己犯错。 只要我们时时警惕,犯错之后,勇敢纠正,那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心即理——王阳明没有说明白
心即理也就是所谓的“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我看来有两层意思,而王阳明并未说明白,他停留在意会的境界,却说不明白,因为没有合适的语言。所以搞得玄之又玄,而把这东西学得似懂非懂的人基本上都飘了。
今天让我来说明白。
我们的主观世界是我们的心建构起来的,材料来源于我们的个人经历,我们都是带着偏见看世界的
每个人的心本来都是一样的,但是身体、家庭、成长经历都不同,于是形成了一套相似却有差别的概念系统。这些东西在心的周围形成了一套外壳。这套外壳是我们识别和干涉外部世界和外壳本身的工具,而操控这外壳的核心就是心。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主观世界是我们的心建构起来的,建构的工具就是我们的身体,建构的材料就是一切被我们身体的五感六识捕捉到的东西,建构的方式就是我们的概念系统,如此形成我们的整个主观世界,这主观世界既是现实的、又是意识的。现实是因为其材料全部来源于我们的真实感觉,意识是因为所有活动的结果都只在意识层面、都在概念系统之中。
一株植物,在不同人的认知中是不同的东西,可以是野草、草药、某某科某某属的植物.... 也就是说即使你对某个事物的认知,即使是在某方面是对的,也是偏见,因为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貌,所有的偏见加起来就是全。我们当然不必求全,只根据实际的需要认识其某方面的属性即可,这样就把握了事物主要的方面。
心与身体的关系,就像科幻小说中人与机甲的关系,依靠双向连接,心驱动身体的五感六识,心可以控制五感六识,相对于有旋钮,可以调大调小甚至关闭身体的功能。
而五感六识也不断反作用于心,就像机甲的信号系统不断反馈信号。饥饿告诉我们要进食,寒冷告诉我们要取暖、燥热告诉我们要降温。我们保养自己的身体就像保养机甲一样,锻炼自己的身体就像升级机甲一样,必要时舍弃机甲就是就是舍生取义。所谓自由意志就是自由驾驭身体,不被身体的信号反向控制。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来源于语言,而语言就是人类历史的积累,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每个人都是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的。
我们每个人的概念系统来自哪里?其实都来自语言。这语言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出来的。
即使我们长成一个成人,我们依然在牙牙学语。一个词汇、概念对应的感觉性联系是不断扩充的。比如啤酒,在我小时候就是干完农活后的一瓶冰饮,那种井水浸透的凉。而到了现在,它已经扩充开去,包含了甜的菠萝脾,还有每次都不同苦味的IPA,以及第二天的头疼、憋尿感。
所有的词汇、概念都最终与我们的感觉相连,才进入我们的心里,而不只是头脑。
当14岁的我在学校里第一次独自过元宵节的时候,抬头看那轮明月,瞬间就明悟了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是一种真实的难言的感觉,而不再仅仅是一句诗。
我竭力所有感官的想象,将自己代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情境中,那湿润又清新的空气带给我皮肤以清冷的触感,寂静的空山中,月光洒落,照亮松间,而清泉缓缓流淌。这情境就是王维的心境,在明净的心光下,思绪如清泉一样缓缓流淌。
为什么说心即理没讲明白
以上两点虽然是相通的,但区别还是很大,不分开讲清楚,而是只给结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未免有些神神道道,学到半路就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心学有什么用?或者说哲学有什么用?
把这些事情全想通,其实只不过是自己心里明白,对于我们的现实能力并没有直接的提升,也对我们的现实处境没有立竿见影的改善。能力的提升、与人和谐的相处、财富的获取依然要靠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做事。我们会不断犯错,只不过不再害怕犯错,能够勇于认错并改正。
说白了,领会这些东西不过是让我们摆脱人生的迷茫罢了。如果你本心通明,完全不需要学这劳什子。
懂了之后,以后就事事用心,用心做事、用心与人相处。做得不好就用心去学,做错了事就用心纠正、用心弥补。 总之,用心的生活,认真的生活,让心地长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盲目的依着自己以前的习惯行动,不再是之前做什么,以后就要做什么;之前怎么做,以后就要怎么做;之前生活什么样,以后生活就应该是什么样。这样的话,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但生活一定会有意外,当我们被意外惊醒时,勇敢的跳出来吧!! 让自己的生活不再是一天天的重复,让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以前这样,以后不一定要这样;大家都那样做,不一定我也要那样做。
不要死抱着已经会的东西不放,花点时间试试新东西吧!!!画画、写诗、自己做咖啡、冰淇淋,唱自己的个,去喜欢的地方玩,去做一直想做的那些事情吧!!!让那些埋在你心底的愿望出来透透气吧!!!
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大声歌唱,赤脚走在土地上、泥巴里,趟入溪水中,用心去感受泥的柔软与光滑、水的清凉与活泼、风的轻柔与欢快、雨的清冷与湿润、阳光的炽热与温暖。让心感受哪怕一刹那的自由,挣脱所有束缚、放下所有顾忌,从牢笼中解放出来吧。它已经憋的太久了,外面的那些规矩、道德、说教、期望、眼光和闲言碎语,甚至我们自己的过去和未来,都将它一层层的压抑到最底层,甚至到了最幽暗的地狱,如山重负让它无法喘息,它有多久没有畅快的呼吸了呢?
Last updated